環署與外送平台試推環保餐具 業者祭出歸還優惠 環境資訊中心 最近媒體錯誤報導DEHA使用提出質疑,依據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之確認,其表示包裝食品用之塑膠膜其安全性乃毋庸憂慮,經過密集的研究,FDA同意DEHA可使用在各種不同的食品包裝。 另根據美國農業部之報告,暴露於DEHA的數值仍低於『可擔憂』之數值,同時依FDA測試PVC膜包裹食物雖有DEHA釋出,但此可塑劑含量非常低。 根據在動物身上之實驗,用於塑膠膜之含量並無有毒之反應,所以在歐美國家並無禁用DEHA之規定。 統一超商在2020年宣布2030年剩食減半的目標,2021年推行四大策略方針,分別為:鮮食報廢率逐年下降、代工廠生產損耗下降、物流作業耗損下降,及門市廚餘回收率上升,持續在生產、訂貨配送、零售等三個階段,規劃剩食減量及降低食材耗損專案,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2019 年減塑風潮呼應聲量高漲,延續至2020年雖然在疫情紛擾下延遲全球減塑議程,但利害關係人對塑膠污染的關注並未減弱,各界更是放大檢視與民眾日常生活最緊密的超市、超商及量販等通路的包裝與包材塑膠使用情形,統一超商2020年啟動減塑元年,推展包裝與包材減塑策略、目標、行動方案並追蹤執行績效。 (李書璇報導)根據新北市人力網最新調查顯示,將近八成的上班族有意願自行創業,創業類型又以「餐飲服務業」最多,超過五成的人表示,準備五萬到五十萬投入創業。 【本報台北訊】響應環保署7月上路的新法規,統一超商率先宣布結合旗下通路7-ELEVEN與餐飲品牌關係企業,提供自備飲料杯至少5元起的價差優惠。 全家便利商店響應環保署新政策,宣布自6月29日起,消費者自帶環保杯可折抵5元。 外燴 有些學者指出,PVC保鮮膜不能使用於微波加熱,但依據美國FDA表示在正確的使用方式下,並無任何PVC保鮮膜不能使用於微波加熱之證據;事實上,在美國一般家庭亦有使用PVC保鮮膜,且可使用於微波爐加熱,包覆時。 未來,建設處將持續輔導農友安全用藥,並協助建立完整用藥紀錄,且落實田間採樣送檢機制,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以及建立友善農業環境,透過人工復育模式將烈嶼鄉的芋頭與螢火蟲及香菇與姬蟲結合,建立金門安全及友善環境農業形象。 縣府消保官在會報中也提出大陸花生、香菇買賣的食安問題,並指出農政與衛政單位在是否可買賣看法不同。 不過,衛生局強調市售大陸花生及香菇不符合法規規定,且來源不明及產品未標示,不能買賣,一旦查獲需下架及依法查處。 等廢棄物減量措施;節「電」之星及省「水」之星代表該業者於每位消費者身上平均耗費之資源低於同業業者,或已進行節能、省水裝置之設備更換;「購」安星則代表該業者響應綠色採購、購買具有環境標章之產品或是使用當季當地食材以減少食物里程數。 針對外燴業者管理重點,衛生局表示包括有:一、外燴業者之食物烹調場所避免直接日曬、雨淋,接觸污染源,並應有遮掩設施;二、烹調食物時,應符合新鮮、清潔、迅速、加熱及冷藏與避免交叉污染之原則。 輔導夜市(商圈)之餐飲業者內用使用可重複清洗之環保餐具或自備環保餐具提供優惠措施。 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 在禁止餐廳內用後,餐飲業者陸續與外送平台合作以減緩衝擊,外送服務能讓餐飲業者更有彈性因應疫情調整經營策略。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10年報告指出,110年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的比例為51.6%,相較於109年成長了12.4個百分點,且根據台灣趨勢研究於2021年所做的「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指出,六成民眾在三級疫情期間曾經使用外送服務平台,外送平台成為疫情下,民眾減少餐廳內用的方式之一。 另外,臺南市己於109年起由環保署、foodpanda及循環容器業者「好盒器」合作,在東區、北區、中區媒合22家餐飲業者建立環保外送服務,至110年底總計減少約4000個一次性餐具。 環保署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表示,疫情讓原本使用環保餐具的店家改用紙餐具,也讓外送平台的接單量大增,這是今年上半年紙容器回收量大增的原因。 機關、學校(一級行政單位)主辦之會議、訓練及活動;機關、學校辦公廳舍及校區內舉辦的會議、訓練及活動,不提供免洗餐具、包裝水及一次用飲料杯,並採用相關替代措施。 件產品之申請案經該署審查通過,於產品貼上碳標籤揭露碳足跡數據,提供民眾選購產品時,瞭解該產品從生產、製造、運送、使用至廢棄整個過程會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當量。 縣府建設處報告安全農業執行情形,推薦地區有機農戶金大益赴台參加去年安全安心農業精品展銷會,並獲得農糧署提列為大會之星,成功將本縣高經濟農產品推進全國農產品市場。